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仁寿仁爱医院 > 科室中心 > 常见八种疾病的质控标准

科室中心

常见八种疾病的质控标准

关键词:

仁寿仁爱医院仁寿县仁爱医院仁爱医院仁寿县

2014-08-26

常见八种疾病的质控标准

一、颈椎病
因长期维持某种不良体位或急性损伤引起,含颈、枕、肩、背部麻木疼痛不适,发病率高,在成年人群中高达85%以上,且不断向低龄发展的趋势。
一、颈型颈椎病
此型颈椎病多见于颈椎病的初中期。
1.颈部酸胀疼痛不适感,疼痛可放射至枕顶部或肩背部,常于晨起、过劳及寒冷刺激后疼痛突然加剧。
2.约半数病员颈部活动受限 或强迫体位,颈肌紧张,一侧或双侧颈部肌肉紧张、压痛、患节棘突间可扪及轻压痛。
3.X光片可无明显改变,也可见颈椎生理弧度减弱或消失,可在病变节段中断,以及双边双突征。
鉴别诊断:本病应于颈部扭伤、肩周炎、风湿性肌纤维 炎及其它非颈椎间盘退变所致之颈肩痛等相鉴别。
(二)、神经根型颈椎病
颈枕部或颈肩部有阵发性或持续性隐痛或剧痛。
1.疼痛常沿受累颈神经的走行方向有酸胀痛或烧灼样或刀割样痛,或有触电样或针刺样串麻感,上肢常感到发沉或无力。
2.病史中常有先颈肩痛而逐渐反复发作或逐渐加重,在发展到放射痛和逐渐加重,在发展到放射痛,可在咳嗽及用力时疼痛加重。
3.体征:臂丛牵拉试验阳性,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,受损坏的神经根分布区出现感觉减退,上肢肱二、肱三腱反射减弱或消失,上肢肌力减弱或或肌肉萎缩,如下颈椎病变可出现大鱼际肌萎缩;
(1)臂丛牵拉试验检查者站在患者侧方,一手扶患者头颈,一手握患侧手臂外展,同时两手向相反牵拉臂丛,若出现放射痛或疼痛加重为阳性。
(2)椎间孔挤压试验:病人端坐,头向患侧侧屈,检查者在患者后面用手按住头顶向下施加压力,如上肢发生放射性疼痛或疼痛加剧,则为阳性。
4.X平片显示:、病变椎间隙狭窄或增生、屈伸动态颈椎侧位片上,病变节段不稳,斜位可见骨刺 入椎间孔或椎间孔变窄。
鉴别诊断:注意排除颈椎肿瘤、结核、肺肿瘤以及肩周炎等疾患。
三、型颈椎病。自觉颈部无不适,四肢麻木无力,手变得笨拙,步态不稳,易跌倒,不能跨越障碍。
1.病史中病变多从下肢无力开始,然后发展到上肢,但也有先发于一侧上肢或下肢,或双侧上肢,常有胸腹部的束带感,严重者可有括约肌功能障碍。
2.四肢肌张力增高,肌力减弱,腱反射亢进,浅反射消失,病理反射如:Hoffmann、Babinski,并可出现髋阵挛和踝阵挛,重症时可出现不规则痛觉减退,感觉缺失平面常与病变节段平面不相一致。屈颈试验阳性。屈颈试验:即将头颈突然前屈,双下肢或四肢可有“触电”样感觉。
3.X平片:多显示椎管矢状径狭窄,椎体后缘骨质增生,椎节不稳及梯形变,有的还伴有后纵韧带骨化。MRI可见脊髓受压呈被 样压迹,严重者脊髓可变细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
鉴别诊断:注意与脊髓侧束硬化症,髓内髓外肿瘤,脊髓空洞症等疾患相鉴别。
四、椎动脉型颈椎病
1.常有偏头痛、眩晕、恶心、呕吐、耳鸣、眼花、记忆力减退等症。也可有声音嘶哑、吞咽困难猝倒等少见症状,部分病员有心动过速或多汗或少汗。
2.头颅旋转引起眩晕发作是本病的特点,病变严重者可出现对侧肢体轻瘫几Horner征。旋转试验阳性。
3.X平片显示:椎关节增生,椎间孔狭小。MIR检查可见椎动脉异常。
鉴别诊断:本病应和梅尼尔病、体位性脑缺血,颈动脉体周围炎、颅内肿瘤等鉴别。
五、交叉神经型颈椎病
1.症状:A、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有:头痛、头晕、枕部痛,视物模糊、眼窝胀痛、目干、心跳增快、心尖区疼痛、血压升高。有肢体烧灼、刺痒、麻木感以及多汗等。B、交感神经抑制状态有头晕、眼花、眼睑下垂、流泪、鼻塞、心动过缓及肢体怕冷等症状。
2.体征:显示有界线模糊的痛觉过敏或异常区,在颈肩部的肌腱,韧带和筋膜的附着点,肩关节周围有明显压痛,可见关节周围组织萎缩、纤维化乃至关节强直等症。
3.交感型颈椎病很少单独出现,多数以复合型或混合型表现,以主要症状来定型。
4.X平片无特殊。
鉴别诊断:本病注意与冠心病、神经功能症等疾病为鉴别。
六、混合型颈椎病
两种以上类型颈椎病同时存在,可称为混合型颈椎病。
颈椎病的治疗原则为:针刀松解、中药植入、手法复位、颈围固定。
针刀治疗操作标准 :
争取三步诊断定位法:
1、 第一步:神经诊断定位。询问病情时,根据其疼痛、麻木的部位(无麻症状者,根据主要症状的器官部位)按神经定位诊断分析脊神经根损害部位,初步定出发病的脊柱或关节。
2、 第二步:触诊、检诊诊断定位。根据术者进行脊椎检诊结果,包括发现其横突、棘突、及关节突偏歪、椎旁压痛、病理阳性反应物(硬节、摩擦音、弹响音、肌萎缩或代尝性肥大等)的部位,及各项试验。神经系统检查结果并结合第一步定位诊断,进行第二次定位诊断进一步确定发病的脊椎、关节及分型。
3、 第三步:X光影象诊断定位:
(1) 仔细观察侧位片各椎间关的变化:脊椎变异情况,椎体后缘连线变异情况,环椎错位时会出现仰位,倾位、仰旋、倾旋和侧旋等改变,各椎间关节形态或位等都属关节错位表现。各椎间盘变性、椎体关节骨质增生,各韧带钙化的部位、程度等。与第一、二步诊断定位结合分析,作出最后诊断定位结论。
(2) 排除骨折、脱位、结核、肿瘤、嗜伊红细胞肉芽肿,化脓性炎症导病症。
根据上述三步诊断定位法,各型颈椎病的针刀治疗定位参照如下:
1.钩椎关节旋转移位型颈椎病。棘间点、横突间点、枕大神经点、第一颈椎横突点、相关的肩背部软组织损伤痛点处定点。
2.寰枕筋膜挛缩型颈椎病,令患者头尽量后仰,在枢椎棘突与枕部皮肤接触的地方即是进针点。
3.寰齿关节错位型颈椎病,C1、2、C2、3间棘突间与横突间共6点。
4.颈椎椎管狭窄症,依病变不同而定点亦不同。棘突间点、棘突旁1-1.5cm处横突间点,每次可取3-6-9点(即1-3排),颈部其他软组织损伤点。
针刀治疗按针刀四步进针法和针刀治疗的基本八法操作。
针刀治疗颈椎病的重要理论依据就是:重新恢复颈椎生物力学平衡。
手法复位操作标准:
一、 颈椎病的手法复位的重要意义是:
(1) 进一步和更全面、更彻底的松解软组织的结疤、粘连、挛缩。
(2) 用现代科学的手法调整各关节之间的关系,并使之关节间微错位,半脱位、滑脱的关节复位。(0.5 mm 、3mm、3以上为滑脱)
(3) 更全面的重新恢复颈椎生物力学平衡。
二、 颈椎病的手法复位操作:
(1) 借助针刀治疗的三步诊断定位。
(2) 运用娴熟的手法基本功,溶解剖学,病因病理学和生物力学为一体。
(3) 定位准确,角度准确,发力准确。
(4) 严重提醒:1.注意颈部手法的禁忌症。2.切忌违反上述三个准确,保证安全。
(5) 颈椎的手法复位可根据病情一般2天1次,也可一天一次。针刀术后第二天,针眼疼痛不宜手法。
护理标准
非手术治疗的护理标准与部分手术治疗的护理标准相结合:
(1)心理护理。
(2)患者所用枕头的高度以被头颈部压缩后和自己的拳头高相等为宜,并枕为颈部。
(3)观察针孔有无液体参出,预防感染、注意体温、血压、呼吸、脉搏的变化。
(4)术后颈围固定,限制颈部活动一至二周。并注意贴药部位皮肤有无过敏情况。
(5)针刀治疗一至二周,去除颈围后,自主缓慢地进行颈部名个方向的活动锻炼,循序渐进,约再过一周后,颈部才可以自由活动。
(6)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,并教会颈椎操,出院后坚持做颈椎操是巩固疗效和预防复法的保证。
临床用药
住院期:
口服:1.核归丸或天麻片,西比宁,改善头晕症状,选用一种或两种。
2.口服曲马多、耐普生,消炎痛,改善颈肩臂部疼痛症状。
3.VitB1、VitB6,谷维素等改善手臂部麻木。
4.给予心血康、地巴唑改善血液循环。
5.对有骨质疏松病员给予补钙治疗:法能,乐力钙等。
静脉:1.林可或克林常规应用三天,预防针刀感染。
2.丹参或脑活素注射液。常规7-10天,改善神经、头昏症状。
3.胞二磷胆碱或VitB6、刺五加,改善神经麻木症状。
4.对气虚病员给予黄芪静滴。
出院带药:1.核归丸,1-2月。
2.头晕较重,给予天麻胶囊1月,西比灵半月。
3.抗骨增生片或筋骨痛消丸,1个月左右。(颈椎增生严重)
4.改善循环:阿斯匹林肠溶片、地巴唑,1月以上。
出院考核:1、卧位:枕头的使用。2、坐位:颈部姿势。3、站位:颈椎操的确熟练掌握。由住院医师考核,专家监督、并送简易颈椎操光盘一个、保健枕一个。
附:规范化颈椎理疗康复安排:
第一天:针刀治疗+手法复位
第二天:TDP神灯或1号中药离子导入。
第三天:整脊手法治疗+1号中药离子导入。
第四天:去除创可贴,推拿针灸。TDP(或1号中药离子导入)颈椎生理曲度过度的加牵引
第五天:手法整脊治疗+拔火罐(或1号中药离子导入或中频理疗)颈椎生理曲度过度的加牵引。
第六天:重复第4天的治疗。推拿针灸。TDP(或1号中药离子导入)颈椎生理曲度过度的加牵引。
第七天:中频理疗+辅导功能锻炼。


二、腰椎间盘突出症
诊断标准:
1.本病多见于青壮年,好发于L4-5、L5-S1,左侧多于右侧,可因腹压增高,突然负重、腰姿不对及外伤诱发。
2.本病主要症状为腰痛和放射下肢痛。特点为腰背部持续性钝痛。疼痛平卧时减轻,站立行走加剧,下肢痛常沿神经分布区放射。常沿大腿后侧向下放射至小腿外侧,足跟部或足背外侧。疼痛多为间歇性,少数为持续性。
3.部分病员还有肢体麻木,跛行、肢体发凉,肌肉麻痹及马尾神经症状。
4.体征:在相应病变椎间棘突,棘旁压痛、叩击痛,有放射痛。腰部侧弯,腰部活动受限,患侧梨关肌压痛,可有肌力减弱及肌萎缩。受累神经根分布区出现感觉障碍,反射改变。
5.特征检查试验:屈颈试验、增加腹压试验、直腿抬高试验,加强试验、挺腹试验可为阳性。
6.压痛点检查:小腿肚压痛,提示S1病变存在;胫骨前侧间隙压痛,提示L5病变;股四头肌压痛,提示L4神经根受累。
7.X平片:正位片见侧弯多由突出间隙为中心,脊柱向健侧倾斜,向患侧凸弯,突出间隙(患侧)较宽。侧位片示腰椎间凸减少或消失,甚至后凸,突出间隙后方较宽。病久后椎间隙变窄,椎体相对边缘有硬化和凹陷不整表现,小关节退行性变,小关节面缘有骨质增生、硬化。
8.特殊检查:CT、MRI。
针刀治疗标准:患者取俯卧位,腹部垫一薄枕,定点,常规消毒。在罹患椎间盘上位椎体患侧横突上进针刀,钉体与横突背垂直,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,当刀锋到达骨面后,向下转移刀锋,当到达横突下侧边缘时针刀沿下侧边缘伸入1-2mm。然后将刀锋沿横突边缘向内侧移动,当移动到遇骨性阻碍时说明到达横突根部神经孔上外侧。此时将针体向肢体下侧倾斜,将刀锋转动90度使刀口线与神经孔内侧的骨性边缘平等,针刀沿神经孔的内侧边缘转动或前进,随旋转将针体向人体的上段倾斜,当针体与人体的上段形成30度时,如病人下肢坐骨神经有酸胀感,说明此时刀锋已经到达逸出的瘢痕组织与神经之间,则沿神经根方向切开2-3刀出针。然后在椎间孔处用穿刺针埋植入“寸元散”。皮肤外贴百灵膏,小夹板,腰围固定。
鉴别诊断:注意与腰椎管狭窄症、椎管内肿瘤、脊柱结核、骶髂关节疾患、下腰部筋织膜炎、腰椎第超大型横突综合症、盆腔疾患等鉴别。
护理标准
非手术治疗的护理标准:
1.心理护理
2.卧硬板床休息,注意侧卧时胸腰背平直。
3.下床时需佩戴腰围。下床时,先向健侧或较轻一侧侧卧,同时屈髋,膝关节,由他人扶起坐于床边,待适应后再下地行走。
4.病情严重者,协助翻身。
5.行腰椎牵引时,及时检查牵引装置是否保持有效牵引。
6.在针刀治疗和手法复位后,弹力腰围固定,限制弯腰活动和腰部扭转活动1-2周。
7.注意观察贴药部位皮肤有无过敏。
8.卧床病人定时翻身,拍背,预防并发症的发生,并积极进行下肢活动。
9.恢复期指导鼓励病人进行腰背肌锻炼。
手术治疗的护理标准
1.心理护理。
2.卧硬板床休息。术前训练床上大、小便。
3.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渗血、渗液情况。
4.做好预防褥疮的护理,平卧12小时后,观察背部皮肤受压情况,定时翻身。
5.术后二周开始腰背部锻炼,提高腰背肌力,增强脊椎稳定性,做直腿抬高练习,防止神经根粘连。
临床用药:丹参、七叶皂苷钠、能量合剂,刺五加,疼痛严惩者可给予地塞米松静滴,骶疗及侧隐窝注射。
住院期:
口服: 1.核归丸,东圣天麻胶囊,改善下肢循环,选用一种或两种。
2.VitB1、VitB6改善下肢麻木等神经受压症状。
3.地巴唑、阿斯匹林、三七片改善微循环。
4.疼痛明显时,给予耐普生、氯唑沙宗、芬必得配合安定治疗。
5.年龄较大者,给予补钙。
6.如腰背酸软明显,可适当口服钾片。
静脉:1.林可或克林常规应用三天,预防感染。也可用PNC,头孢等抗生素,有利于神经根炎症消散。
2.丹参或黄芪注射液,常规7-10天改善局部循环。
3.胞二磷胆碱或VitB6改善神经麻木症状(5-7天)。
出院带药:
1.核归丸3-6月,
2.4号膏药外贴隔日一次。
3.改善循环药。

三、 肩  周  炎

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,是由肩关节周围肌肉、肌腱、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粘连所引起的以肩关节周围疼痛,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。
诊断标准
1.本病好发于40岁以上(创伤性肩周炎除外),女性多于男性,多为慢性发病,以渐进性肩周疼痛为主症,夜间为甚。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,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。
2.肩关节前、后、外侧均有压痛,甚有肩部肌肉萎缩,肩关节活动受限,上举、外展、背伸较明显。
3.X线检查多为阴性,病久者可见骨质疏松,肩关节间隙模糊。
鉴别诊断:注意与风湿性关节炎、冈上肌腱炎、颈椎病相鉴别。
针刀治疗操作标准
1.常规取侧卧位,充分暴露肩关节;
2.常规取喙突,肱二头肌长短头,大小圆肌抵止端,冈上窝定点。
3.常规消毒;
4.1号药液10ml作各点局麻浸润;
5.用4号针刀先从喙突进针,抵骨面后调整刀口方向,分别沿喙突外缘向外向上横切3刀;
6.其余各点作纵横疏通剥离;
7.充分压迫止血后贴无菌胶布;
8.取仰卧位,手法以牵拉旋转复位法为主,达到满意后上举维持约10分钟(疼痛剧烈或不能耐受者可先作臂丛阻滞麻醉,再充分外展和背伸。
用药标准:
1.松解术后可适当使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,如英太青等,肌肉紧张可选用氯唑沙宗。
2.静脉用药可选用丹参、刺五加等。
3.如疼痛明显功能锻炼受限,可选用封闭后手法松解。
4.配合使用:阿司匹林  ,舒筋活血片、三七伤药片、筋骨痛消丸。
5.可用康骨药。
护理宜忌:
1.炎症期,用三角肌悬挂患者1周。
2.平时加强功能锻炼,锻炼以爬墙、摔肩、搓背为主。
3.治疗期间要防寒、保暖,以防复发。
功能锻炼:
爬墙:患者面向墙面,双脚距墙面约10cm,身体挺直,两脚分开与两肩同宽,双手开始沿墙面缓慢向上爬行,到最大限度为止,每次保持约10分钟后慢慢收回。
甩肩:患者身体直立,以患者患肩为圆心,手臂打直用力做最大限度的旋转运动,充分活动肩关节.
搓背:用健侧的手协助患侧做背伸动作到最大限度为止.
出院带药:1.康骨9号处贴。
2.筋骨痛消丸,舒筋活血片1月。


四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
诊断标准:
1.起病隐袭,发病缓慢,多见于中老年人。负重关节多见。
2.关节疼痛,常为持续性钝痛,疼痛一般运动后加重,休息后减轻。
3.关节常有胶着现象,并拌有软腿欲跌现象,即长时间停留某一位置上运动时有一种僵硬感,运动后又好转。后期关节功能受限。
4.查体:有局限性压痛及骨赘所致的骨肥大。关节活动时有骨响声和磨擦音。后期出现膝内翻或外翻,关节半脱位。有积液者浮髌试验阳性。
5.X线膝关节正侧位片,早期无变化。随后表现为:关节间隙变窄,软骨下骨质边缘硬化,关节边缘增生,或有骨刺形成。晚期出现关节半脱位及关节游离体等。
6.滑液检查呈轻度炎性改变。一般呈淡黄色透明,时有浑浊和血性渗出。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。
鉴别诊断:本病注意与类风湿性关节炎,髌下脂肪垫劳损,髌骨软化症等相鉴别。
针刀治疗操作标准:
1.定点:在膝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处或骨刺处为进针点。以及骨关节压痛明显,严重影响关节面平衡处。
2.严格局部消毒铺巾。
3.定向:使刀口线和大血管、神经及肌纤维走向平行。
4.进针后让刀口线和骨刺的竖轴垂直,在骨刺的尖部作切开松解术和铲磨削平法,后出针。活动关节。
5.埋植寸元散,外敷百灵膏,弹力绷带固定。
功能锻炼:
1.本病鼓励早期功能锻炼,一般术后24小时就应积极开展。
2.股四头肌锻炼。股四头肌等长提髌收缩,收缩后保持2-3秒后再放松,持续20-30次/次,每日三次。
3.关节屈伸运动,必要时需人辅助屈伸,最大范围活动。每次3-4次,每日三次。
4.轻重量:3-7kg,持续踝关节牵引,一日两次,每次1-2小时。
5.下肢无负重蹬腿运动。下肢肌肉紧张,屈曲后向前蹬出,以后跟为着力点,尽量伸直膝关节。
护理标准:
1.术后禁长时期行走。
2.平卧,膝关节屈曲15度,术后8小时,开展功能锻炼。
3.防寒保暖。
临床用药:
1.口服:抗骨质增生片或筋骨痛消丸。
2.辅以维生素类及补钙剂:法能、乐力等。
3.活血化瘀,改善循环药,心血康、阿斯匹林肠溶片、地巴唑。
4.必要时适当给予止痛剂:芬必和是、耐普生等。
5.静滴:常规运用抗生素三天。
6.辅以活血抗炎:骨宁、丹参、刺五加。体虚者给予熏花静滴。
住院期:
口服:1.抗骨质生片或筋骨痛消丸,活血、消炎、镇痛。
2.辅以维生素类及补钙药如阿法骨化醇、乐力等。
静脉:1.常规应用抗菌素三天,
2.辅以活血、抗炎、丹参、骨宁。
外用:1.中药薰敷包。
2.外敷2、4号中药。
出院带药:抗骨增生片,阿法骨化醇,薰敷包。

五、股骨头坏死
临床诊断标准:
1.本病多见于青壮处。有饮酒、外伤病史、原发病史、服用激素史。
2.本病以髋膝疼痛、功能障碍、跛行为主症,以胀痛为主。大转子叩击痛,“4”字试验(+)。
3.影像显示A:股骨头塌陷,关节间隙变窄。   B:股骨头模糊,有囊腔形成及骨硬化区。   C:关节软骨下,X线股骨头外侧有坏死骨。    D:同位素扫描可见摄取减少区域周围有增加区域。    E:骨活检标本上可见骨小梁上有空的骨腔隙。
针刀治疗操作标准:
1.定点:患者侧卧位,在髋关节外侧大转子上1—2cm定三点。
2.局部常规消毒铺巾。
3.定向:针刀口线和大血管神经及肌纤维走向平行。
4.针刀刺入后至骨面向上下左右各方向滑动,到达关节间隙后将关节囊切开深入关节腔,刀口沿间隙摆动后出针。
5.埋植“活骨散”,外敷“复骨膏”。
6.术后扶双拐行走。
临床用药:
1.口服伤科接骨片3片Tid,有肝肾损伤可用三七片、丹参片口服。
2.心血康0.2g tid,阿斯匹林肠溶片50mg qd,改善血循环。
3.补充钙剂。
4.静滴云克100mgQd或骨宁6ml Qd,丹参30ml/日。
5.外敷中药4号7号14号 (隔日一次)等。或外贴康骨壮骨膏。
物理治疗:牵引   按摩   针灸   中频  自我功能锻炼。
护理标准
一、非手术治疗者: 
1.心理护理,指导戒烟禁酒。
2.针刀治疗后,必须避免患侧髋部负重,扶拐行走。并且注意贴药部位皮肤有无过敏。
3.在牵引时,及时检查牵引装置是否有效。
4.积极自我拉摩,无负重功能锻炼。
二、手术治疗者:
1.术前练习床上大、小便。
2.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。
3.注意伤口渗血情况,保持切口引流管的通畅,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,术后48小时可根据医嘱拔除引流管。
4.患肢置功能位行皮肤牵引2-4周。用薄枕垫高,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,防止外旋,以防脱位,必要时空防外旋鞋。嘱病人不要将两腿膝部交叉放置,以避免髋关节过度内收,造成关节脱位。
5.观察肢端血循环感觉。
6.使用便盆时应平托全髋,不可只牵拉抬动下肢。
7.定时给病人拍背,帮助咯痰,作深呼吸,预防肺部并发症。
8.保持床铺干燥、平整,定时按摩骨突部位,预防褥疮。
9.术后1-2周病人可坐起,2-4周可在医护人员照护下扶拐下床活动。
功能锻炼:卧床2周在床上锻炼股四头肌与臂肌,做足背屈伸,跖屈等活动,防止关节强直。
六、痛    风
诊断标准:
1.特异性关节炎,好发于姆趾、踝、膝等关节。炎症于1天以内达高峰,单关节炎,第1跖趾关节炎;
2.血尿酸增高:男:210-430umol/l女:150-360umol/l尿液尿酸减少 600mg以下,痛风结节;
3.滑囊液检查找到尿酸盐结晶;
4.X线骨质呈有圆形孔样缺损;
5.痛风石特殊检查:可作组织检查或特殊化学试验。
鉴别诊断:本病注意与风湿性关节炎,类风湿性关节炎,假性痛风等相鉴别。
护理标准:
1.减少尿酸来源,减少尿酸生成促进血尿酸排泄;
2.卧床休息,局部冷敷患肢抬高;
3.按时给病人服药,以控制发作减轻痛苦;
4.避免过度紧张疲劳受累、关节损伤,禁止使用刺激性强的食物,如:烟酒、浓茶、咖啡等以除去诱因;
5.严密观察病情变化。
临床用药:
住院期:
1.调整饮食,避免摄食高嘌呤食物。严格戒酒、戒烟多饮水。
2.卧床休息,抬高患者,外敷中药。急:13号,慢:16号。
3.特效止痛药:秋水仙碱;也可选用非甾体消炎止痛药。
4.排酸药:丙黄舒,苯磺唑酸,苯溴马龙;
5.抑制尿酸合成:别嘌呤醇;
6.小针刀,手术治疗。
静脉:1.有合并炎症:WBC+DC,可用抗生素;ACTH(促肾上腺激素)加入GS中静滴。
2.活血化瘀、复方丹参。
外用药: 16号中药外敷,拔毒提浓消炎。
出院期间:
1.血尿酸高继续用降低尿酸药或有抑制合成药,急性发作,消炎镇痛药。
2.多饮水加速排泄。
3.碱化尿液可用小剂量小苏打。
4.尽量避免进食含嘌呤食物如:海鲜、鱼类,各种肉类豆类;蔬菜、水果、牛奶、鸡蛋不含嘌呤。
5.治疗伴高血压、肥胖、糖尿病、动脉硬化。
6.增加机体抵抗力,适宜锻炼、预防感冒、外伤、手术等因素。
疗效评定标准:
1.痛风性关节急性发作减少,疼痛时间缩短,程度减轻。
2.血尿酸下降到正常范围。

七、强   脊   炎
诊断标准:
1. 年龄小于40岁。
2. 腰背不适隐匿性起病。
3. 腰背部晨僵,活动后症状有所改善,腰椎前屈、侧弯、旋转活动受限。
4. 腰椎或腰背部疼痛或疼痛时间<3个月。
5. 取第四肋间水平,胸廓扩张度<2.5cm。
6. 髂关节X光片表现:
Ⅰ有可疑改变;
Ⅱ轻度改变,有局限性骨侵蚀和硬化:
Ⅲ中度改变,有骨侵蚀和硬化,进行性关节间隙扩大和狭窄,有部分强直:
Ⅳ重度改变,完全强直
肯定为脊柱炎:
1、Ⅲ—Ⅳ度双侧骶髂炎加临床中之一项标准
2、Ⅲ—Ⅳ度或Ⅱ度或Ⅱ度双侧骶髂关节炎加上临床表现1或2+3项标准
可能为强直型脊柱炎: 
1、Ⅲ—Ⅳ度双侧骶髂炎而无临床表现
2、符合任何一项标准。
针刀治疗操作标准:
1.俯卧位,必要时腹下垫枕;
2.定点:常规消毒,施术部位;
3.针刀操作依次松解棘间、横突间、腹直肌鞘肋弓,腰背筋膜第12肋下缘等;
4.术毕,针刀口无菌敷料,覆盖固定。
临床用药标准:
住院期:
口服:强脊2号、火把花根、英太青、诺松、消炎痛等。理由:祛湿、消炎、镇痛;维生素B1、VB6:保护胃粘膜。
静脉:骨宁、丹参、云克。
中成药:气虚者:补中益气丸;肾虚者:桂附地黄丸;脾虚者:附子理中丸。
外用:英太青凝胶
出院带药:
1.强脊2号、火把花根、英太青2—3月;
2.云克:使炎症性滑膜炎消炎改进并维持关节功能,防止骨关节结构进一步破坏并且能修复破骨,治疗骨关节的骨质疏松,恢复关节活动功能。
护理标准
1.心理护理。
2.卧硬板床,睡低枕,减少颈椎前弯,减少脊柱负重,避免长期弯腰活动。
3.鼓励病人进行功能锻炼,减少脊柱及关节畸形的程度。
4.预防感染,鼓励病人每日进行扩胸运动及深呼吸,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,给予翻身拍背,鼓励病咳嗽,同时注意补充营养,增强机体抵抗力。
5.保暖、高蛋白饮食。
疗效评定:
1.疼痛缓解或消失;
2.可做上身左、右旋转;
3.7周后,颈、肩、头墙距≥2cm;
4.简单生活和工作可自理。

八、类风湿性关节炎
诊断标准:
1.晨僵至少1小时,持续至少6周;
2.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胀持续至少6周;
3.腕关节、掌指关节或近侧指间关节肿胀6周或以上;
4.对称性关节肿胀;
5.手的X线影像应具典型的类风湿关节改普,而且必须包括糜烂和明确的骨质脱钙;
6.类风湿结节;
7.类风湿因子阳性。
针刀治疗操作标准:
四肢关节
急性期:对于软组织沿未形成显著的挛缩和瘢痕者,只需松解关节囊,使炎性液体从关节腔中释放出来,恢复关节内正常的张力。方法是:避开重要的神经和血管,在各关节的关节囊周围切开数点,松解关节囊:以痛点为依据定点,按针刀常规操作刺入,松解关节周围软组织。完成后贴无菌创可贴,局部2天内不沾水。
慢性期:对于病性已经发展到晚期的患者,特别是软组织已经形成粘连的关节间隙,完毕后贴无菌胶布,2天内不沾水。
手法治疗:以最大限度的活动开各关节为目的,主患者的关节作曲伸及旋转,达到改善功能的目的。
脊柱:脊柱的针刀治疗按照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标准操作。
临床用药标准:
一线药物
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:水杨酸类、吲哚类、丙酸类、苯忆酸类、噻嗪类。
二线药物:一线药物不能控制病情者先用二线药物:
住院期:
口服药:火把花、英太青成诺松、消炎药。理由:抗风湿及消炎、镇痛。维生素B1:保护胃粘膜,因抗风湿药物对胃有一定的刺激性。
静脉:青霉素:理由:针对风湿活跃期,血沉高于正常值,起抗炎、作用;丹参:理由:活血化瘀。骨宁:理由:调节血磷、钙浓度;云克:使炎症性滑膜炎消炎改进并维持关节功能,防止骨关节结构进一步破坏。
外用:中药10号外敷,英太青凝胶:用于消炎、祛湿。
出院带药:口服:火把花根、英太青成诺松、消炎药。
理由:消炎、镇痛、祛湿。静脉:云克: 使炎症性滑膜炎消炎改进并维持关节功能,防止骨关节结构进一步破坏并且能修复破骨,治疗骨关节的骨质疏松,恢复关节活动功能。
疗效评定标准:
1.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、肿胀或其它伴发症状;
2.控制或减少病情活动,阻止病情的进展有,防止关节出现不或逆的破坏。
3.保持或恢复关节功能,使病人保持一定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,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。
护理标准:
(1) 减轻疼痛;
(2) 遵医嘱使用抗炎药;
(3) 卧床休息:协助患者使用舒适卧位膝下放一平枕并使关节处于伸展位;
(4) 使用床上支架避免盖被压迫患肢;
(5) 受损关节正确使用夹板;
(6) 局部采用理疗如热敷、热水浴;
(7) 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术分散注意力。
指导锻炼保持活动能力
(1)急性期:指导患者保持关节功能位,以防关节畸形平躺硬板床不要枕高枕或不枕,膝下放一平枕,使关节处于伸展位;不使用摇床,或枕头支起膝部,以免屈曲姿势,造成关节挛缩或致残;
(2)缓解期: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;告知患者功能锻炼的重要性;指导患者作全身和局部相结合的主动运动,如:转颈、挺胸、握拳、伸腰、摆腿、打太极等,避免关节僵硬肌肉萎缩;指导患者自我按摩促进血液循环;
作业疗法:室内:编织、家务;室外:种植花草;
指导患者坐立卧保持正确的体位和姿势;
必要时协助患者行走,根据需要提供适当的辅助工具。

我要评论(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,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,请点击注册新用户!
  • 评论内容:
仁寿仁爱医院
联系人:咨询台
电话:028-36402369
地址:仁寿县富加镇围城路新政府入口处
服务理念:仁者博爱、精益求精、热心细致、竭尽所能为大众健康服务
网上有害信息举报
x

填写举报信息

提示: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,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